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他是“民国书法第一人”[5P]

清疯 2025-4-26 12:31

【人文】他是“民国书法第一人”[5P]

[color=Blue]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邀请业内专家和大众书法爱好者共同进行了一次投票,选出了“20世纪十大书法家”,他们是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毛、弘一法师、齐白石和林散之。这一名单一经公布,引发了世人热议,大家普遍认为有一位书法家应当位列其中,此人就是谭延闿。

[img]https://q0.itc.cn/q_70/images03/20250424/5670e5bfce894fed882706296e513fb6.jpeg[/img]

谭延闿,字祖庵,号无畏、切斋,清光绪五年(1888年)十二月廿四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湖南茶陵。谭家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因此谭延闿自幼接受到极好的教育,不仅博通古今,还在诗词书法上造诣极深。

[img]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50424/7d5aa416a9a142198a7cf26c970fc255.jpeg[/img]

据记载,谭延闿5岁入私塾读书,其父要求他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这样的训练使得谭延闿11岁时就已才名满世,翁同龢赞之为“奇才”。光绪三十年(1904年),谭延闿参加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从此以后,谭延闿开始步入仕途,历任省谘议局议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陆军大元帅、南京国民政府一把手、行政院院长等职,跟随孙中山先生直至其逝世。当时有人给他做媒,希望他迎娶宋美龄,但被拒绝。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病逝于南京。

[img]https://q7.itc.cn/q_70/images03/20250424/9cea36cb7c9e4e0982bf0cddf6ab922b.jpeg[/img]

谭延闿是“人掩其书”的典型代表,世人多关注他的政治成就,他被誉为“近代颜书大家”“民国书法第一人”,又与吴稚晖、胡汉民、于右任并称“民国四大书家”“真草篆隶四大家”,“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总统府”的匾额就出自他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清帝退位诏书”也是他写的。

学界认为,如果想学颜真卿的小字楷书,可以先学刘春霖的字,而想学颜真卿的大字,则可以以谭延闿书法为基础,其作品《临麻姑山仙坛记》笔力雄健、气魄雄浑,得“颜楷”之形神,令人心悦诚服。

[img]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50424/97cfb40c94744085ba3e6a283fd92621.jpeg[/img]

此作在颜真卿笔法基础上又融入清代碑学的刚健气象,以中锋立骨,起笔多藏锋逆入,起笔、收笔重按如坠石,转折处方中带圆,以圆转笔法裹锋暗转,既有颜体的雄浑,又添几分帖学的温润。

结构上延续颜体外紧内松的特征,字形偏方正而中宫疏朗,在稳定中见动势。通篇如列阵兵士,气脉贯通却无压迫感,笔法的厚重与结构的端严相契,章法的肃穆与气息的灵动相生,如实反映了谭延闿“以碑入帖,以帖化碑”的书法追求,谭延闿人品、书品“双绝”,他的字堪为学习“颜楷”的范本。

[img]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50424/396e3f9bf45c4e4291bd69273c8d3353.jpeg[/img][/colo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他是“民国书法第一人”[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