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27026238 2025-4-21 16:32
小米汽车YU7缺席上海车展,高管回应:将以最佳状态登场
[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Ljib4So7yuWiaYyUy2LD2xphKdkhBEVEIibgxiaqSrr4RxfPLSQZQpD4zeuMj7jN7jyM8pJYtRW6aFCGaaQenhZ3Gw/0[/img][/align]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雷总在武汉大学拍宣传片时那辆贴满油泥的YU7,我还以为起码能在上海车展露个脸,结果李肖爽一句"没有YU7"直接浇灭了一众车迷的期待。这位爷还不忘补一句"别着急,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得,又是官方标准安抚语录,[/font][b]听着就像哄小孩子等新玩具一样,关键是新玩具啥时候到货都没个准信[/b][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我干这行十几年,见过的"最佳状态"太多了。09年那会儿,某日系品牌换代车型"最佳状态"憋了半年,结果交付车主全是各种小故障。小米这个战略我倒是理解,不想在SU7还没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分散火力,毕竟现在工厂产能都跟不上订单量,再来个YU7只会让排队的人更抓狂。[/font][/size]
[size=17px][img]http://img2.idouq.com/2025/04/21/c9afdd57739c43c18a92e9f7373969cf.jpg[/img][/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技术上说说这台YU7,4999x1996x1600的身材放在中大型SUV里算得上硬标准。轴距3米这个数据拿出来足够唬人,但作为一个跑过无数车型底盘调校的老兵来说,[/font][b]轴距拉得太长对付弯路就跟拖着个大尾巴似的,转向延迟感会让驾驶者脑袋跟不上车身[/b][font=微软雅黑, "]。小米的车辆动态团队不少都是宝马出来的,这帮德国佬对于悬架调校的执念我清楚得很,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压住这个尺寸带来的物理限制。[/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动力系统那块,双电机四驱版本宣称508kW的功率,换算下来快700匹马力,这数字我当时看到时差点喷了手里的茶。[/font][b]这种功率水平已经进入超跑领域,但拉一辆不锈钢箱子的电机真跑起来能不能顶住过热的问题,还真得打个问号[/b][font=微软雅黑, "]。前几年一群车企都玩过大功率电动车,结果连续高速拉十几分钟功率就开始衰减,一脚油门下去只剩一半动力,剩下全是各种保护机制在唱主角。[/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说到电池,宣传的那个96.3kWh版本号称820公里续航,我对这数字持谨慎态度。去年冬天我测试一款号称600公里续航的新势力车型,零下十度高速跑了不到300公里就开始提示低电量。[/font][b]那些动辄800 公里的纸面续航数据,用我老家的话说就是"隔着棉被说相声——闷骚"[/b][font=微软雅黑, "]。真实体验得打七折,这还是往保守了说。[/font][/size]
[size=17px][img]http://img2.idouq.com/2025/04/21/da26506bb1c943cab8c1ed655f567b85.jpg[/img][/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内饰方面听说取消了传统仪表,改用贯穿式屏幕投射在前风挡下方,效果类似HUD。这设计乍一看挺前卫,实际开过类似配置的车才知道有多坑——太阳强光下基本看不清,开车时还得不停调整视线焦距,眼睛容易疲劳。[/font][b]这就是那种设计师脑子一热,工程师头痛三年,车主用车骂娘五年的典型案例[/b][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智能驾驶那套东西,小米在SU7上测试的成熟度已经不错,YU7应该会完全继承。唯一担心的是平台转移过程中底盘架构变化会不会影响控制精度。我13年在一家德国车企做底盘标定时,就遇到过算法无法精准适配不同重心车型的问题,花了半年才解决。[/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至于价格,估计30-40万区间,比特斯拉Model Y高一档。这定价如果配置给力,性能又能兑现,可以说很有竞争力。但前提是——质量得硬。[/font][b]汽车不是手机,不能靠线上推送更新来解决硬件问题,一旦有缺陷,修起来那叫一个费时费力[/b][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
[size=17px][img]http://img2.idouq.com/2025/04/21/72308bc9095a4c87bdc9ce19477f5320.jpg[/img][/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这次缺席上海车展背后原因大概率是车机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还没调教好。我去年冬天去某试车场试驾时,正好碰到一群工程师在调测一台重度伪装车(八成就是YU7),现场争得面红耳赤,好像车机系统的交互逻辑出了大问题。那场面跟当年我在日系品牌实习时候遇到的系统崩溃一模一样——从测试工程师焦虑的眼神就能看出来,离量产还早着呢。[/font][/size]
[size=17px][font=微软雅黑, "]回到李肖爽那句"最佳状态",作为一个十几年的老司机,我的建议是:[/font][b]一款车的最佳状态往往不在发布会和交付初期,而是在第一次小改款之后[/b][font=微软雅黑, "]。所以,着急提车的朋友不妨先看看SU7的实际交付体验再做决定。毕竟,等一等,少趟坑。[/font][font=Optima, PingFangSC-light, serif][size=16px]你[/size][/font][/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