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6P]

清疯 2025-4-21 11:26

【人文】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6P]

[color=RoyalBlue]草书史上,张旭、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他们虽然齐名,也都有“草圣”美誉,但学界普遍认为不论是用笔的丰富性、情感的饱满性还是整体境界上,怀素均不如张旭。“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更是直言:“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

[img]https://q3.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dc893488579547fab603e63cc6f2e505.jpeg[/img]

怀素年轻时曾北上求学,希望得到张旭草书之真传,但他最终也没见到,而是与张旭的弟子颜真卿相遇,通过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间接领悟。所以,严格来说,怀素是张旭的“徒孙”。“爷孙”二人的草书究竟差距在哪呢?颜真卿一语道破。

[img]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27b4106cf0734f39831e432ad3915677.jpeg[/img]

这要从一个故事讲起,当年怀素见到颜真卿后,便滔滔不绝讲起自己的学书经历:“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听起来玄之又玄,特别“高大上”,达到了与造化相争的境界。

但颜真卿听后只是云淡风轻的回复了五个字:“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这五个字恍然大悟,连忙起身,直呼“我明白了”:“怀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所谓“屋漏痕”是指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

[img]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09a7d81006814016956be7f374868be9.jpeg[/img]

有学者认为,颜真卿这句话正是将自己惯用的“篆籀笔法”传授给怀素,让他明白了中锋用笔的重要性。相比于飞鸟惊蛇、坼壁之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更接近于笔法的实质。

再回到话题本身,颜真卿通过此语指出了怀素书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书写太快,导致了“信笔由缰”。李白有诗为证:“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关键是怀素对书写快还非常洋洋得意,所以会在颜真卿面前提到飞鸟、惊蛇。

[img]https://q1.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4e1f8830f34340c8bbdedcb883e4a467.jpeg[/img]

而像“屋漏痕”这样慢慢渗透并流下来的形态,不论是笔画的遒劲自然还是“力透纸背”的感觉,都会好很多。张旭虽然写字也快,但他同时能保证线条的饱满质感,如黄庭坚所说:“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img]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0365a62e8cc043a4b404cc9a7d1c736a.jpeg[/img]

同样写字快,为什么张旭就能避免怀素这种因快而导致细润的情况呢?原因是他的楷书根基极为深厚,书写时能将楷法运用进去:“张公得草圣不传之妙,其真书在唐乃复精绝。”所以他的草书“纵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

[img]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50420/0f01f212df224650af68894ba0e487bb.jpeg[/img]

[/colo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