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媒承认稀土是中国绝对优势

tyui1 2025-4-18 10:12

美媒承认稀土是中国绝对优势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已成为全球共识,近期美媒的报道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现实。以下是关键事实与分析:

一、中国稀土垄断的现状

1. 供应主导地位
中国自4月3日起全面暂停7种重稀土金属及磁体的出口,这些材料对美国的科技、国防和新能源产业至关重要。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重稀土磁体供应,以及85%的稀土精炼产能。即使是美国本土开采的稀土(如加州Mountain Pass矿),98%的原料仍需运往中国加工。

2. 全产业链控制
从开采、精炼到磁体制造,中国拥有完全整合的供应链。例如,镝和钇等元素是F-35战机控制系统和AN/ALQ-99电子战系统的核心材料,而中国是唯一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国家。

二、美国应对的困境

1. 短期无法替代
美国智库CSIS指出,美国目前没有重稀土分离能力,即使加速建设加工设施,也需至少5年才能实现国防需求自给。MP Materials等美企虽停止对华出口稀土原料,但缺乏下游加工能力,短期内难以改变依赖。

2. 政策与市场双重阻力
投资不足:稀土精炼厂建设周期长(10-20年)、成本高,且面临环保法规阻碍。例如,内华达州Thacker Pass锂矿因诉讼拖延多年。
中国反制风险:若美国强制企业转向非中国供应链,可能招致中方对美企(如波音)的全面供应链断供。

三、中国的战略意图

1. 贸易战杠杆
此次出口限制是对美国关税的精准反击。稀土仅占中国出口的0.5%,但对美方影响巨大,可瘫痪其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历史上,中国曾在2010年对日本、2023年对镓锗实施类似限制。

2. 长期技术霸权
中国通过海外投资(如2024年160亿美元全球矿权收购)巩固资源控制,同时推动稀土应用技术(如永磁电机)的专利壁垒,进一步锁定优势。

四、国际反应与替代努力

1. 盟友合作有限
尽管美国推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友岸外包",但这些国家产能仅占全球15%,且成本远高于中国。日本Sumitomo等企业尝试扩大稀土精炼,但进展缓慢。

2. 美国国内行动
特朗普政府正通过行政命令加速深海采矿和库存建设,并寻求收购格陵兰稀土矿权,但专家认为这些举措需数年才能见效。

五、未来展望

中国稀土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可能面临两重挑战:
技术突破:美国能源Fuels公司已开发替代性稀土化合物技术,若商业化成功或削弱中方定价权。
全球博弈:稀土禁运可能加速西方构建独立供应链,但过程中需承受高昂成本和技术断层。

美媒的报道凸显了稀土作为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地位,而这一优势的持续性将取决于中美在资源、技术和地缘政治上的长期角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媒承认稀土是中国绝对优势